伊犁园免费入口欢迎回家_成品人视频wn免费观看蜜桃_18款免费黄禁用a尿道口

网站地址:jiading.thelivefire.com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政策法规>>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道明在2014年全省建管工作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目的是深入学习实践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要求,总结2013年全省建管工作,安排部署2014年工作任务。下面我就三个问题谈点想法,供同志们研究参考:

   一、强化责任落实,推进行业安全发展

   近年来,紧扣推动全省建筑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主题,针对市场主体责任不落实、人员经费投入不到位、贯标意识薄弱,监督执法工作不到位、不规范,监管信息不畅,市场与现场监管脱节,非法违法建设屡禁不止等危害建筑业安全发展的突出问题,省厅相继推出了关键岗位人员配备、安全文明措施费投入,达标验收、标准化示范工程(工地)创建、企业安全认证等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强化了监督规范化绩效考核、监管信息化支撑的有效抓手,加强了招投标激励政策、安责险浮动费率等市场机制引导,逐步形成以质量安全为核心,整体推进“三化”,强化两场联动的工作思路,并在全省上下形成高度共识、齐抓共管、持续推进。近5年来,我省建筑业产值以年均18%的增幅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百亿元产值死亡人数从2009年的2.1人下降到2013年的0.5人,省厅连续四年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实践证明,我们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在确保安全发展的前提下,推动了行业科学发展。

   去年国内一些地区、领域发生多起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习总书记在去年“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后指出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牢树立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个观念。”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催人警醒,意义深远,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深刻阐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我们行业情况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也不容乐观,去年省厅统计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是16起、死亡23人。在16起责任事故中,建筑起重机械(提升设备)事故发生5起、死亡9人,占到了死亡总人数的40%,支模架坍塌事故也仍未杜绝;非法违法项目发生事故6起、死亡9人,占到了死亡总人数的40%;县区发生事故8起、死亡10人,占到了死亡总人数的43%。今年1月份全省已经发生4起事故,导致5人死亡。这些事故充分反映了我们在重大危险源监控、“打非治违”、层级监督等方面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现在仍然有不少企业重经营、轻管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对项目的人员、经费投入不足,有的甚至出让资质、资质挂靠,企业对项目管控不到位,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制度不落实,重大危险源监管失控,加上现场监理工作也不到位,造成施工现场安全隐患难以消除甚至酿成事故。国家有健全的建设法律法规,省厅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关键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但核心是监督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从省厅各项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看,好执行、易落实的都基本执行到位了,那些难办的、要较真、碰硬的,甚至是要“得罪人”的,要么是停滞不前,要么是执行中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落实不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要学习贯彻中央、省委抓“四风”问题落实的精神,动真碰硬,勇于担当,坚持不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通过强化落实监督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从四个方面入手,完善监督保证体系建设:

   一是监管底数清晰。底数不清,何谈监管。今年我厅提请省政府牵头开展建筑工程“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各地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衔接,利用本轮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机会,加强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建设,加强与国土、规划、房产、安监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把“打非治违”和全面掌握监管项目、重要设备的底数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动态监管台账,实施分类查处,严厉打击未通过安全开工条件审查、质量安全未纳入监督的非法建设项目,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同时,要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纠正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监督脱节问题,消除质量安全监督的“盲区“、“特区”。

   二是强化企业自律。各地要着力营造企业自律环境,加强市场机制引导。一方面,加强施工现场达标验收、示范工程创建和企业安全认证的力度。从目前省级安全认证实施情况看,全省182家特、一级总承包企业中已有137家通过了省级安全认证,但仍有45家没有申请或通过安全认证。今年省厅将以没有通过安全认证、没有劳保基金返还的企业为重点,加大资质动态核查力度;各市州也要利用资质动态核查这一有效手段,

   对生产经营不正常、质量安全管理失控的企业实施资质动态核查,问题突出的要给予停业整顿、降级或吊销资质的处理,强化企业自律外部约束;另一方面,加强招投标政策和工伤保险、安责险浮动费率的市场引导,将评标办法和浮动费率与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挂钩,对现场投入到位、管理规范的企业在评标时予以加分奖励,购买保险时降低费率、节约成本,来支持质量安全管理到位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优胜劣汰,从而充分调动企业抓质量、抓安全、抓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企业自律内部动力,

   三是规范监督行为。众所周知,企业主体是工程质量安全责任的直接承担者,监督规范的首要职责就是监督企业主体是否依法依规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对落实不到位,甚至完全不履责的,如何督促整改和处罚,这些都需要较真碰硬。在去年四季度监督规范化考核中,我厅对全省139个考核项目的2283名关键岗位人员(施工1581人、监理702人)进行了资格和身份核实,发现有78个项目的221名关键岗位人员(施工142人、监理79人)使用假证或无效证件。有问题项目数占核查项目数的56.1%,使用假证或无效证件的人数占核查总人数的9.7%(施工9.0%、监理11.3%),这些情况充分反映了我们的一些监管部门和一线监督人员对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检查落实不敢动真碰硬,存在“怕得罪人、监督主体责任不落实”的突出问题,这种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上的差距是造成目前执行力、工作质量差距的根本性因素。各地要围绕强化监督责任、监督使命这个核心,牢固树立为最终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工程产品的使命意识和保障一线劳动者生命健康安全的责任意识,按照监督规范化“谁在干、什么条件下在干、干得怎么样、干得不好怎么处理”的要求,健全监督绩效考核制度,把对一线监督人员的月度考核,对监督机构的季度考核工作落到实处,严格兑现奖惩,切实解决监督人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同时,着力查摆监督人员思想作风工作上的差距,解决思想松懈、精神懈怠、能力不足的问题,以业务工作一流业绩彰显文明创建成果,破除文明创建和监督规范两张皮的现象,促进行业文明监督、阳光监督、规范监督。

   四是质量安全受控。企业的自律、监督的规范,最终是体现在项目的工程质量安全上,重点是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如建筑起重机械、支模架脚手架、深基坑高切坡、现场消防安全等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安全隐患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整改消除,处于可控范围。

   二、强化转型升级,推进行业科学发展

   建筑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管理密集有机结合的产业,转型发展已刻不容缓。

    一是从两型建设的需要看,推进绿色施工是转型发展必然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建筑业的转型发展也由问题倒逼而来。2013年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256亿元,同比增长18%,居全国第11位;全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4314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5%,建筑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容忽视。但与此同时,传统建筑业落后的生产方式、粗放的管理模式造成资源、能源消耗和建筑垃圾排放量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据统计,建筑业每万元产值消耗钢材0.48吨、木材0.22立方米、水泥1.9吨、水7立方米、电80千瓦,每万平方米产生的建筑垃圾量达550吨,建筑扬尘在PM2.5中占比10%左右。在公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政府环境治理日趋严格的背景下,传统建筑业困难重重。仅举一例说明,目前我省80%的建筑物都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年仅长株潭地区的砼消耗量就达到8000万吨,长沙一地的砂石消耗量6000-7000万吨,在湘江长沙枢纽上游禁采砂石后,砂石供需失衡,质次价高,企业影响巨大。建筑业持续快速的发展需求和巨大的资源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反差明显。建筑业传统粗放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推行绿色施工,加强扬尘防治,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从百姓对更高品质建筑工程产品的迫切需求看,保证工程质量是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方面,体制、机制障碍制约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改善提高。在现行房地产开发建设体制下,业主负责制不尽完善,允许实行项目开发建设模式,即项目业主,工程建设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均由项目业主委托,为其服务,受其制约,材料采购由其自行决定,但项目业主却对最终工程产品不负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可以说权力很大,责任很小,权责完全不对应,项目业主缺乏持续改善质量安全的动力和压力;即便是国有投资项目,也因为监理受业主雇佣为业主服务,难以客观公正履职到位,监理往往形同虚设。体制、机制的障碍为质量问题的产生埋下了隐患,给质量安全监督造成巨大压力和困扰。另一方面,大量质量通病严重损害最终消费者利益,严重影响建筑业的整体声誉。总的来看,当前工程质量总体受控。但渗、漏、堵、裂、尺寸偏差等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仍时有发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从长沙市统计的近三年487起住宅工程质量投诉情况看,渗漏、开裂问题合计占到了61.4%;从省厅日常检查和督查情况看,楼板厚度偏薄、保护层厚度不够、“瘦身钢筋”、砌体灰缝不饱满、砼质量问题等一些结构实体质量问题亦不在少数。工程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总书记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对导致建筑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和追究”。一套住宅往往是一个家庭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财富,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加强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实现更高品质工程质量保证,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从建筑技术和工业化的日益发展进步看,推进建筑工业化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是建筑业从分散、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全过程,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通俗地讲,工业化建造模式就是“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使施工精度从传统的厘米级跨入毫米级,具有“四控一提高”(质量可控、安全可控、进度可控、成本可控和效率提高)的明显优势,而且施工现场无粉尘、噪音、污水等环境污染,基本不产生建筑垃圾,可节水80%、节能70%、节时70%、节材20%、节地20%,真正实现“五节一环保”,建筑综合成本降低10-20%。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将项目设计、建造、管理融合为一体,可以模拟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极大增强工程质量、安全、成本、进度的可控性。我们正在推行的新型铝合金模板技术,模板由工厂模块化设计、标准化生产,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拼装,模板周转可由人工转运,重复使用可达200次以上,且90%的模板可以回收利用,其实质也是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BIM技术的应用。建筑工业化和BIM技术的发展为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劲动力,在建筑人工成本大为提高,建筑用工日益困难的环境下,传统建筑业举步维艰,质量投诉、安全风险、环境污染、成本进度控制,难题一道接着一道,何去何从?是抓住机遇主动顺势而为,还是抱残守缺,被动落后,直致被市场淘汰,答案无疑不言自明,但确实需要建筑从业者深思选择!

    三、强化人才管理,推进行业持续发展

    建筑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离不开建筑企业、监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企业是行业安全科学发展之基。

   建筑施工企业是承接、生产施工工程项目的市场主体,项目管理始终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的全部生产活动必须通过项目实现,以项目生产管理为基础,体现在对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四方面有效控制上。要实现四个控制,达致企业的管理目标,必须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但制度归根结底要靠人去落实,离开必要的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项目管理、企业发展都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建筑业的发展,首先是建筑业人才的发展。而当前我们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相当多的建筑从业者、企业负责人、建筑行政管理者都不能正确认识处理企业发展与项目管理和人才支撑的关系,严重忽视项目管理、人才支撑。我省大力推进建筑管理 “三化”工作以来,省内一些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逐步改变了不顾自身资源条件盲目扩张规模的行为,开始重视项目管理和人才支撑,行业内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涌现出一些先进典型。但总体来看,人才支撑不足,项目管理弱化,企业发展基础不牢、甚至空心化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

    一是企业对项目管理弱化。我们仍有相当部分企业对项目管理就是“一包了之”,“以包代管”,项目关键岗位人员配备不到位,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由项目“老板”自搭班子组织施工,企业对项目检查频次、力度不够,甚至根本不派人检查项目,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企业管项目变成项目管项目,项目班子管理能力的差距必然表现为项目实体管控水平的差距,项目班子强项目就好,不强就不好,企业对项目完全失控。这种“以包代管”、“项目管项目”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没有调动企业内人、财、物资源对项目管理的积极作用,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其结果必然是项目质量、安全、成本、进度不能有机统一,可控程度低,甚至还引起合同纠纷、农民工工资拖欠等社会维稳问题。

    二是企业人才支撑不足。项目管理是质量、安全、成本、进度管理的有机统一,企业、项目的各个岗位都要有相应的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我们的一些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忽视人才支撑对项目管理、企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不重视、不尊重人才,没有建立完善的录用、培训、使用、评价和奖惩的人才管理体系。企业人才支撑十分脆弱,捉襟见肘,难以支持企业加强项目管理,实现持续发展。

   现代化的项目管理,必然实行法人管项目,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架构,根据项目情况科学制定管理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人、财、物的资源优势,实行统一调配、集约化管理,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目标管理考核,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实现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可控、成本下降的管理目标。同时,制定与企业发展相应的人才发展规划,建立稳定的人才录用渠道,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科学的人才使用、评价制度,畅通的人才职业上升通道,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队伍,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我们的一些先进典型,如中建五局三公司、东方红等,正是坚持法人管项目,强化项目管理和人才支撑,在项目质量、安全、成本、进度可控的同时,实现企业持续较快发展。近5年来,五局三公司合同额增长超过10倍,主营收入增长超过4倍,利润总额增长6倍多,公司不再承接合同额低于一个亿的工程项目,项目成本也在不断下降。如在项目临建设施费用方面,由2009年以来的工程造价的4%逐步下降到目前的1%以内。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企业进入了向管理要效益,依托人才求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五局三公司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专门的人才发展规划,实施长期稳定的高校毕业生接收计划,建立新员工入职培训班、青苗人才座谈会、中层干部培训班、领导干部学习班“三班一会”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企业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青苗人才的三级干部梯队,形成了可靠的人才体系支撑。东方红公司也认识到了人才培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去年开始举办了企业的“青干班”培训学校,着力培养一批懂管理、懂技术、懂法规的企业急需人才。

    我们持续推进“三化”工作,就是要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夯实基础,强化企业法人管项目,促使企业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组织安排生产经营,改变目前“重经营、轻管理”、“重生产、轻安全”、“重进度、轻质量”的状况,避免企业陷入生产规模盲目扩张,安全质量隐患风险急剧增加的危险处境,引导企业加强项目成本、进度、安全、质量管理,强化人才技术支撑,真正使项目做实做优,企业做强做大。

    同志们,质量安全是底线,行业发展是根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切实抓好建筑管理各项工作,推动建筑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为推进“四化两型”、促进“三量齐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QQ群1:116167218已满
  • QQ群2:67083811已满
  • QQ群3:313780471

  • 扫一扫 关注我们
    鸡东县| 县级市| 青浦区| 凤城市| 衡阳市| 昭通市| 高青县| 灌南县| 平遥县| 随州市|